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滨州市肿瘤医院 >> 正文
我国科学家率先发现房颤致病基因
-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26日
- 来源:石家庄肿瘤医院

- 最伤脾的几件事,第一件你就…
- 立秋了,先别瞎忙养生了,这…
- 都是抗癌,任正非赢了两次,…
- 熬夜=慢性自杀!想降低伤害…
- 长期熬夜者DNA损伤多,癌症…
- 发现肺部结节,大家记住一句…
- 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的水果,…
- 恶性肿瘤的预后到底怎么做和…
-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有1/3的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促使陈义汉下决心找到房颤的致病基因。科研人员在华北找到一个有17例房颤病人的四代大家系,他们通过对该家系的遗传连锁分析,首先把致病基因定位在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然后对该区域多个候选基因筛查,最终在心肌钾离子通道基因KCNQ 1中发现了一个改变氨基酸编码的点突变。这个突变将KCNQ 1基因的第140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甘氨酸,第418位核苷酸由腺嘌呤变为鸟嘌呤。研究分析证明,这一突变只存在于该家系的房颤病人中,而在正常人中未发现有这一突变。
科研人员为探明这一突变是怎样影响蛋白质功能并致病的,将KCNQ1基因导入细胞培养并使之表达。结果表明,KCNQ1蛋白和两个辅助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可以组成两种不同的心肌钾离子通道。这一突变使这两种离子通道在钾离子电导性上比正常通道有所提高,说明该突变是功能获得性突变,有利于紊乱性心肌多元折返通路的形成,破坏心肌的正常收缩节律,从而引发和维持房颤。
该研究结果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它将有利于阐明房颤的发病原因,并有助于房颤治疗药物的研发。
希望对您的就医提供些方便,如有疑问,请点击本站的其他相关文章。
- 编辑:编辑105
- 上一篇:神经胶质瘤概述常识
- 下一篇:抗CD52单抗对难治性PTL有效但毒副作用大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健康直通车Health 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