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东营市肿瘤医院 >> 正文

从这些生活的细节抓起预防肿瘤才更有效果

广州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大肠癌已成为广州人第二高发、死亡率第三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4/100000。根据一项持续两年的市民大肠癌免费筛查项目,广州市50~74岁常住居民的初筛阳性率为17.04%,51.90%经肠镜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肠道病变。但市民对大肠癌的警惕不够,近八成初筛阳性的人没有做用于确诊的肠镜检查。专家提醒,大肠癌是最可能预防的癌症之一,市民50岁后很有必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多吃蔬果粗粮少吃油炸食品

大肠癌的发病率从50岁以上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间达到高峰。当前,居民高脂肪饮食与食物纤维不足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医院肛肠外科孙锋副教授指出,大肠癌是“隐形杀手”(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不是中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需要警惕大肠癌的早期信号,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首先要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红肉。孙锋解释,蛋白质一般经过油炸、熏烤煎制后,会含有杂环胺;脂肪经过油炸、熏烤煎制后会产生苯并芘;淀粉类食物经过油炸、熏烤煎制后会变成丙烯酰胺。“这些都是严重的致癌物质,日常吃得多也将意味着大量的致癌剂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

孙锋强调,预防大肠癌,多吃蔬果粗粮很重要。膳食纤维一方面可以稀释肠道致癌剂的浓度。“膳食纤维多了,消化道内的致癌剂浓度就低了。”另一方面,膳食纤维还可以包裹致癌剂,减少致癌剂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另外,膳食纤维食物有很好的吸水作用,可以增加大便湿重,促进人排便、将“消化垃圾”定期外排,减少在肠道停留的时间。

多运动也能预防大肠癌,据孙锋介绍,“80%~95%的大肠癌都是由肿瘤性息肉癌变的”,已有研究证明,爱运动的人,肠道息肉发生的机会就少很多,也就减少了大肠癌的发生机会。

出现便血便频应警惕

据孙锋介绍,普通人观察便便不一定能够留意到大肠癌的信号。医生建议市民珍惜每次发现大肠癌的机会,如日常体检中,大便常规和隐血实验应积极配合做。大便中如发现便血更应警惕,应尽快找医生确诊。医生认为,50岁以上的人很有必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大肠癌是顽疾,但并非毫无踪迹可寻。孙锋提醒,如发现便血、便频、大便变细、腹部触及包块、未知原因的贫血、长期腹泻等信号,应尽快就医筛查大肠癌。

值得注意的是,结肠肿瘤位置不同,症状也不一样。右伴结肠肿瘤患者会有腹部包块,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和腹痛、腹胀等表现;而左伴结肠患者往往会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次数变多),大便性状的改变(暗红色血便、粘液便),便秘,以及大便变细、变形等肠梗阻的表现。

肠镜是主要诊断方式

在检查手段上,肠镜是检查结直肠内部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其安全、直观、可拍片、可活检,具有其他诊疗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

在治疗方式上,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廖旺军介绍,“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目前最建议的是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按照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目前国际权威指南推荐靶向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针对结直肠癌,目前已有多个靶向治疗药物被批准应用,其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主要包括抗EGFR治疗的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及抗VEGF的贝伐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