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躬耕扶贫业,病榻心系“穷乡亲”——追记江苏驻村扶贫的干部黄东波,一位食道癌患者
- 更新时间:2017年09月22日
- 来源:石家庄肿瘤医院

- 最伤脾的几件事,第一件你就…
- 立秋了,先别瞎忙养生了,这…
- 都是抗癌,任正非赢了两次,…
- 熬夜=慢性自杀!想降低伤害…
- 长期熬夜者DNA损伤多,癌症…
- 发现肺部结节,大家记住一句…
- 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的水果,…
- 恶性肿瘤的预后到底怎么做和…
-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他是躬耕扶贫“至死不休”的“老黄牛”,是暖到贫困群众心窝里的“黄书记”,是不拿回扣、为贫乡干群所敬重的“老黄”。他转业不转心,退役不褪色,始终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他叫黄东波,原是江苏泗洪县石庄村挂职第一书记,终于可以停下歇息了。
他把村民领上致富路,自己却倒下了
天气转凉,石庄村的王大娘最近受了风寒,来到新建的村卫生室治疗。“以前生病了就在家躺着,现在有了卫生室,村里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我们都很感激黄书记。”
“可惜的是,黄书记没能把这段扶贫路走完,没能看到自己从内蒙古买回来的牛犊长壮,没能亲眼见证新建的小小村卫生室发挥防止群众‘因病返贫’大作用……他走得太突然了。”说起黄东波,当地干部群众无不哀惋叹息。
记者与黄东波在上塘镇共事过一个多月,他个头不高,体态微胖,沉稳也健谈,总是笑呵呵的。他生前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餐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去年2月底,作为江苏省委驻泗洪县帮扶工作队最年长的队员来到省定经济薄弱村石庄村,却因食道癌倒在了这个夏天。
如今,江苏已经到了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的攻坚阶段,有更多难啃的“硬骨头”。黄东波是军人出身,习惯了自我加压,但身体还是没能扛住。
“村民的好书记没了,他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就没了。”魏营镇涧圩村第一书记陈越说,“东波58岁了,就快退休了。一个人背负一个村的脱贫重任,肩上的担子实在不轻。”
“我要是吃回扣,老百姓就得受损”
在石庄村,项目扶贫,让低收入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记者近日再次来到村里的联盛肉牛养殖合作社,看到每头肉牛个个膘肥体壮。黄东波从北方草原买回来的牛犊,可望为石庄村带来近50万元的收入。
去年4月,黄东波组织成立了这一合作社,带动了30多位村民。68岁的村民石任刚帮村集体养牛每月能赚1800元。村民张文成养了30多头肉牛,一年下来能赚到约10万元。
“老黄去北方买牛犊,有卖家抬高价格,要给他回扣。他不同意,他说自己要是吃回扣,老百姓就得受损。”上塘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建中透露,“东波购进的肉牛品种优、抗病力强,养殖10个月就可出栏,一头牛能卖到约1.4万元,可净赚3000多元。”
“东波是扶贫‘老把式’,25年前,他作为江苏第一批扶贫队员,曾去过睢宁县扶贫。”陈越说。今年4月,记者和黄东波一起到石庄采访,当时他抚着牛头深情地说:“先把村集体经济搞好,我们示范做好了村民自然就加入进来了。”
黄东波是极为细心的好干部。上塘镇党委秘书许磊说,“他帮助疏浚村部前原来垃圾成堆的水塘,现在真是荷叶田田,水清鱼美。为了防范儿童溺水,他生前提前抽水降低了池塘水位。”
贫乡干群的口碑,就是工作的丰碑
陈越和黄东波是至交。“东波病了,他首先告诉了我,叫我不要声张,怕影响别的队员情绪。东波手术前一天,我和‘扶友’徐如松、孙仕金去看他,他还牵挂着村里未竟的工作和项目,临别一再叮嘱,等扶贫结束别忘了带上他一起庆功。”
术后一周,黄东波给石庄村主任石一军打电话报喜:“手术很成功,马上就会出院,期待与大家一起并肩战斗在扶贫一线!”人生走到最后的时光,他还是忘不了“穷乡亲”。
贫乡干部群众的口碑就是丰碑,村民有事总是想到黄东波。“大到讨论村集体发展,小到邻里纠纷调解,东波成了村里最受群众信赖的人。在他的努力下,短时间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泗洪县委副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赵正驰说。
“老黄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来,年龄大了,镇上领导招呼食堂特别照顾,但他从来不搞特殊。”许建中说,黄东波爱吃腌黄豆佐餐,城里人看不上,他说有自己童年家乡的味道。
说起黄东波的猝然离世,上塘镇干部熊艳说,“我真不敢去想,一想就很难受。我们都是从南京来的,他经常买些水果送给我,给党政办年轻人带零食,嘱咐我们注意照顾身体。”
“虽未能亲见功成那一天,但老黄‘愚公移山’的扶贫精神,永远激荡在石庄村。”上塘镇党委书记蒋朝辉说,村里每一盏路灯、卫生室每一个角落、村道每一方洁净,都是对他“无言的思念”。
“我是东波的夫人,我帮他退出此群,东波走得太匆忙,没能完成最后的工作,但他应该尽力了,愿他从此没有痛苦。”看到微信工作群里这条消息,陈越的眼睛不由得模糊起来。
- 编辑:编辑105
- 上一篇:感恩社会 家有患食道癌父亲的她终于筹到…
- 下一篇:要当心常吃烫食有可能诱发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