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癌症资讯 >> 正文

学校管理案例:谈谈那些年的“那个四年级数学老师”

那些年的岁月
naxieniandesuiyue

1988年,那是一个很青涩的年龄,刚好20虚岁,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懵懂的年龄做起了老师,教的是四年级数学。

那些年,从师范毕业的“正规军”到基层学校并不多。而我们那一年,来到这所学校却有三个,再加上以前的一个,总共有四个正规普师毕业的师范生,简称四人帮。

这一年,当老师的工资很低廉,只有117.5元一个月。怎么当好老师也都似懂非懂。看老教师们,几乎个个都是埋头教室和办公室,上课、补课、刻印试卷(那时的试卷要靠自己在钢板上刻,用手摇机一张一张地印,化的时间很多),抓得异常紧张。我们这些小年轻却不听“劝告”,当然似乎也没有人劝过我们。我们上课自由,下课活络,课后也玩得很疯,看电影、留长发烫卷发、逛街……于是半年中,感觉上也没有谁在关注我们的成长,到年底时也成了基本被遗忘的一个群体,没有谁在关心着这些人的思想、生活、工作。有一次据说学校要分米了,大家兴高采烈,但最后说年轻教师是没有的,由此带来的莫名其妙的伤感至今仍记得。如此这般地又过了一个学期,期末统考在当时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那时还要计算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此时此刻所有老师均如临大敌。我们也有点紧张,但不怕什么!我们这些“调皮鬼”在最后的学生考试中却一个比一个考得差,我们四年级连分校在内有九个学校,我的名次在第七名。在期末结束的总结会上,我们被校长狠狠地骂了一顿:“有些刚毕业的老师,工作不认真,思想不健康,考试考很差……”当时我们都坐在后面,只感觉到自己的脸火辣火辣,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第二学年,又教四年级数学。估计也是教导处老师觉得我教不好五年级数学,或者控制不住这帮学生,才给我换的班级。我自己呢,觉得应该换换,也下定决心要在来年打翻身仗。这一年的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全部精力用在学生身上,也努力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们也都很好,他们会苦口婆心地教我补课、严格控制学生等等,于是我管班级逐渐走向了“残暴”,至今都为自己的“凶”和“狠”觉得对不住学生。这一年考试算是进步了很多,逐渐在10来个班级中名列前茅了,于是我的心里似乎也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在第三个学年到来的时候,教导处再次安排我到四年级上课。第四年、第五年竟然都如此。这样教四年级教成了连续剧,我在反思自己,这五年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我成长了吗?还是我教的差,领导不放心才连续安排我教四年级?但明明学生的考试是越来越好啊!家长也越来越喜欢我了。直到今天,想起这件事我还“不寒而栗”。在年轻的时候我曾经想过一次:假如我那些年没有连续教四年级,我的成长是否会快些?但所有的事都没有假设,所以假设只是借口,我不需要借口。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似乎只能是一个小兵,而且是永远。后来同寝室的“安”调走了,还在城区做了教导主任、副校长,同分配的“芳”也在不久后调到了城区教语文。四人帮里只有浩和我还留在这里,可浩活得比我滋润,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了,老婆很会赚钱,个人也做成了中层。而我呢?多年的光阴说走就走完了,我在哪里了?应该到哪里去?思来想去,最后似乎还是一头雾水……

……

一晃三十年将从身边悄悄地溜走。一晃真是快得很,在经历了教书育人、经商、停薪留职(没走成)、回头继续上课、竞争教导主任、参加朱乐平班培训、七个学校的调任、今天的学校管理者,一晃就是这样的三十年。也许开始老的时候,就是最喜欢回忆。所以当文章写到随心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开始当老师时的无助、无奈、无可奈何、无地自容的情景,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但这些情景在今天我做校长的时候,却是弥足尊贵,我相信我能站在曾经的我的立场为三十年以后的他们的成长好好思考一下吧!


思考


第一.年轻老师特别是第一年教书的老师需要你的帮扶和鼓励。第一年教书,会有很多问题,人情世故不懂、与家长交流不会、哄学生不够聪明、学生掌控不住、老经验没有……这一年里年轻老师需要一个好的师傅、需要一个好的校长、需要一个好的民主公平研究的好环境。

第二.刚分配的老师不要让他直接到一年级或者六年级。因为一年级学生不懂,再来个不懂老师,这样互相之间就更弄不清楚了。如果是教六年级学生,很容易造成老师没有办法控制学生。在88年的时候,刚分配的我曾经被六年级的孩子叫过绰号。

第三.刚分配的老师不应该经常教重复的年级。如果能在前八年里教一个六个年级的一次轮回。这样的他对于教材的驾驭程度会强很多。我们知道,教师最大的本事应该在课堂,是课堂的效率,是课堂的驾驭,是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像我,每年都教四年级数学,最后对四年级确实悉了,但其他年级教材一无所知,同时也产生了惰性,不求上进。

第四.建议学校为新老师组建一个沙龙,以提供他们交流探讨的机会。在学校里,新教师可塑性强,敢于创新,但缺少经验,所以学校要提供给他们一些交流的平台,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丰富他们的阅人经历。在这个沙龙里,应该多讲讲案例,听听老教师育人的故事。多关注课堂的观察,把一些课堂的大数据呈现出来,帮助他们去琢磨课堂的博大精深。

第五.新教师可以严格要求,但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这会造成对年轻教师的严重伤害。他们血气方刚,他们也会做错事,他们精力无限,作为老年人的我们不要以我们今天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要想想我们曾经作为年轻时的闯劲、野风、愤青……要重视他们的价值,要真诚耐心地引领他们发挥正能量,要鼓励他们沉下心来读读书写反思,耐住寂寞搞科研寻找大数据,真正地当一个接地气的“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