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东营市肿瘤医院 >> 正文

东营市肿瘤医院 甲状腺癌预防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看看各国共识和指南怎么说?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广泛应用之后,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对于内分泌科的医生来说,解读患者的超声报告需求量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呢?今年4月发表在中华医学超声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比较了2012年以来国内外关于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的7份指南(ATA指南、ESMO指南、NCCN指南、AACE指南、KSThR指南、中华医学会指南、CATO指南),对上述指南超声相关部分进行总结与比较,求同存异,以期更加客观地指导和规范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疗。

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相关建议

1.甲状腺结节的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率为20%~76%,上述指南均明确指出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首选且最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ATA指南强烈推荐对于已知或可疑的甲状腺结节应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及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腺体的大小及内部回声,是否存在结节,结节的大小(3个径线)、数量、位置、质地(实性或囊性)、内部回声、形状、边界、包膜、钙化(是否存在钙化及钙化类型)、血供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对于多发结节,应详细描述恶性风险最高的,而不是直径最大的。

3.ATA指南指出:筛查主要对直径>1cm的结节进行评估,若超声提示有可疑或伴随淋巴结病变、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有甲状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甲状腺癌)时,也应对一些直径<1 cm的结节进行评估。

哪些超声影像提示可疑恶性结节

1.ATA指南:“低回声”在良恶性评判中权重降低,“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不做评判标准。之前国内外指南在可疑恶性结节的超声征象上达成一定共识,多数认为:实性低回声、微钙化、周围晕环缺如、不规则边界、纵横比>1、内部探及丰富血流信号等征象往往提示恶性。然而,2015版ATA指南提出,由于55%的良性结节可表现为低回声,因此,降低了“低回声”的诊断权重。同时,其援引一项包括98%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指出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不能成为甲状腺癌的独立预测指标,因此删除了“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这一征象。其他指南也表述了相似观点,任何一种上述征象均不为恶性结节所独有,因此需综合分析判断。

2.此外,中华医学会及AACE等国内外指南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良性结节特异超声表现,包括:海绵状结构改变、等或高回声实性结节,纯囊性或囊性为主的结节,拥有完整钙化环或低回声晕环的结节等。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征象

1.各个指南均提出:淋巴结转移作为分化型甲状腺肿瘤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间接征象。因此进行甲状腺结节检查时,应评估颈部区域有无淋巴结以及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特点,并呈现在超声报告中。

2.不同影像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颈部淋巴结微钙化高度提示恶化。ATA指南总结了可疑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征象,包括:微钙化(敏感度5%~69%,特异度93%~100%)、囊性变(敏感度10%~34%,特异度91%~100%)、形态变圆(敏感度37%,特异度70%)、高回声(敏感度30%~87%,特异度43%~95%)以及周围型血流信号(敏感度40%~86%,特异度53%~97%)。在此基础上,中华医学会指南额外补充了以下征象提示淋巴结转移:边界不规则或模糊、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消失,并通过研究表明,“淋巴门消失”这一征象敏感度最高,达100%,但其特异度仅为29%。而“微钙化”具有最高的特异度,所以当发现颈部淋巴结伴有微钙化时,高度提示恶性。

3.KSThR指南依据淋巴结的超声或CT表现,将其分为可疑、不明确、良性3个风险级别,并明确规定了不同风险级别的淋巴结管理策略。

关于FNAB检查

1.FNAB是指细针穿刺活检,由于其操作简便,且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其作为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方法。

2.ATA指南根据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图特征,将甲状腺结节分为高度、中度、低度、极低度可疑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并对各风险层次应行FNAB的结节大小加以限制。对直径<1.0cm的可疑甲状腺结节,可密切随访,无需积极行FNAB。对于多发甲状腺结节,应对风险最高的结节行FNAB,而非直径最大的结节。NCCN、AACE及KSThR指南也以直径≥1.0cm作为标准下限,仅CATO指南将实施FNAB标准下限设定为0.5 cm。

3.以下情况可适当放宽FNAB标准:当临床高度怀疑甲状腺癌时,如结节不随吞咽移动、疼痛、咳嗽、声音改变、结节增大、出现颈部可疑淋巴结、儿童时期放射线暴露史或甲状腺癌家族史,可适当放宽FNAB标准。对于随访过程中体积发生变化,当体积增大超过50%时,应行FNAB。

4.为提高FNAB的准确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同一结节的多个部位重复穿刺取材;(2)在超声提示可疑征象的部位取材;(3)在囊实性结节的实性部位取材;(4)同时行囊液细胞学检查。对于取材无法诊断或不满意的甲状腺结节,应再次行FNAB检查。

5.FNAB穿刺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检测FNAB-Tg也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选择性应用,特别是当淋巴结出现囊性变,细胞学评估较为困难且细胞学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不相符时,Tg浓度越高,提示淋巴结恶性风险越高。

【注】上述7份指南的全称如下:

(1)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颁布的《成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管理指南》(简称ATA指南)。

(2)201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ESMO)发布的《甲状腺癌诊治和随访指南》(简称ESMO指南)。

(3)2016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提出的《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简称NCCN指南)。

(4)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ACE)/美国内分泌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ACE)/意大利临床内分泌协会(Associazione Medici Endocrinologi,AME)发布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管理指南》(简称AACE指南)。

(5)2016年韩国甲状腺放射学会(Korean Society of Thyroid Radiology,KSThR)颁布的《共识建议: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和成像管理》(简称KSThR指南)。

(6)2012年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4个学会组织联合编写的《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中华医学会指南)。

(7)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Thyroid Oncology,CATO)提出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简称CATO指南)。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的教授Judah Folkman认为,:通常前期人体内的小肿瘤,靠分裂的方式来生长,最大能长到2-3个立方毫米,也就是火柴头这么大而已。

 

这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限制它继续生长,肿瘤随之产生一些变化,向体内分泌出一种叫做“血管刺激生长因子” 的物质。血管刺激生长因子分泌出来以后,肿瘤内就会长出新的毛细血管并源源不断地向肿瘤输送能量。

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把毛细血管堵塞,使肿瘤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这时肿瘤就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再使用药物治疗肿瘤是最有效的最彻底的。

一直致力于找到这种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物质,经过不懈的努力,专家组依据传统中医学在稀有植物中找到了这种物质(通常我们把它叫做“血管抑制类因子”),并精运用中药与生物技术嫁接小分子提取配制成内服和外用药。它可以有效地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将癌细胞“饿死”,从而达到自然消肿祛瘀的效果。

据新华社电世界上首例利用血管内皮抑制素开发的抗癌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日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有望于年内上市销售。这标志着,我国在血管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据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的主要研制者、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介绍,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和放、化疗。手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而放、化疗靶向不明确,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大。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饿死肿瘤疗法”,即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为癌症治疗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随后,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血管内皮抑制素具有阻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功效。

西药方面:

2005年10月20日上午,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宣布:在清华大学的合作参与下,经过6年探索,该公司研制成功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英文:Endostar),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这是世界上首个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