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药竟能当菜吃,养生功效极好!
- 更新时间:2018年06月15日
- 来源:石家庄肿瘤医院

- 最伤脾的几件事,第一件你就…
- 立秋了,先别瞎忙养生了,这…
- 都是抗癌,任正非赢了两次,…
- 熬夜=慢性自杀!想降低伤害…
- 长期熬夜者DNA损伤多,癌症…
- 发现肺部结节,大家记住一句…
- 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的水果,…
- 恶性肿瘤的预后到底怎么做和…
-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道医课堂这里没有鸡汤、偏方、谣言、广告,只有可信赖的道家健康养生知识!这些中药竟能当菜吃,养生功效极好!编辑/中国道医养生协会我们都清楚,中药有着非常好的治病作用,但是在我们眼里,中药就是非常苦的,其实不然。
很多人对中药都有一定的研究,一般都是研究哪些中药能够治病救人,但是大家知道吗,有些中药也是能够做菜吃的哦。
这样一来,不仅不用捏着鼻子喝苦药,又能够起到更好的养生作用,更加能够实现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好的食用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中药能够当做菜来吃吧。
薄荷刚采摘的薄荷叶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
薄荷除了用来泡茶外,还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与鲫鱼一起煲汤。
需要提醒的是,有夜间盗汗、烦躁不安、皮肤瘙痒、吹风容易感冒等症状的人以及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
穿心莲穿心莲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毒蛇咬伤等。
穿心莲能够清热解毒,凉拌吃更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但穿心莲性凉,体虚、容易腹泻和体寒的人最好少吃。
茨菇茨菇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口感细腻、绵实,略显甘甜,味道与山药略微相似。
其作为蔬菜,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分。
不仅可作蔬菜食用,还有解毒功能。
它的吃法很简单,用刀削去表皮,或用开水烫一下,揭去表皮后,切成块烧肉或切片清炒,也可蒸煮来吃。
板蓝根板蓝根属寒凉药性的蔬菜,可清热解毒,适用于上呼吸道有炎症的人,如果家里有人经常患咽喉炎、口腔炎、牙龈炎,可买点回家凉拌着吃。
但像消化不良的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虚寒、长期腹泻的病人,要慎用板蓝根。
近年来,其作为新特蔬菜,开始走上市民餐桌,常见烹饪方法,主要以凉拌为主。
秋葵秋葵又名黄葵、补肾菜羊角豆、洋辣椒、咖啡黄葵,原产于非洲等地。
其嫩果(荚)肉质柔嫩、润滑,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堪比人参,却比人参更适合日常食补,可炒食、煮食、凉拌、制罐头、做汤及速冻加工等。
其富含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的机能。
另外,秋葵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
吃中药禁忌吃中药的时候有些食物是不能同吃的,同时食用是会影响药效,尤其是服用中药的时候,下面就是中医专家介绍的几种服用中药时不能食用的食物。
忌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
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要忌生冷食物。
忌浓茶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
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忌油腻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忌腥膻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
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
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一些能够直接当做菜食用的中药,这样吃不仅能够治疗,而且还保留了它们最全的营养价值,大家不妨试试。
但是,吃中药的禁忌可不要忘记了。
微信号:daoyixue加关注咨询/投稿⊙版权声明:道医课堂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89928269@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道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 道医课堂微信平台由中国道医养生协会创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教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使道医文化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减少人类疾病,提高健康水准。
◎ 宗旨: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 如何关注道医课堂微信平台① 点本文标题下方蓝字"道医课堂"一键关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号:daoyixue③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号:daoyixue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 编辑:录入编辑
- 上一篇:养生之人,切忌肝气郁结!
- 下一篇:王阳明对道教养生(丹道)的“爱”与“恨…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