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十要、十忌、十八伤,六种心境,七种方法
- 更新时间:2018年06月29日
- 来源:石家庄肿瘤医院

- 最伤脾的几件事,第一件你就…
- 立秋了,先别瞎忙养生了,这…
- 都是抗癌,任正非赢了两次,…
- 熬夜=慢性自杀!想降低伤害…
- 长期熬夜者DNA损伤多,癌症…
- 发现肺部结节,大家记住一句…
- 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的水果,…
- 恶性肿瘤的预后到底怎么做和…
-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点击上方“收藏家大视野”蓝字,直接免费关注。
精彩内容,每天08:00如期与您分享!“十 要”1、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 故要常擦。
道家谓之修神庭。
2、目要常揩(kāi,擦,抹):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 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3、耳要常弹:即鸣天鼓。
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4、齿要常叩:齿喜动,故要常叩。
5、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6、胸要常护:胸即心窝,故要常护。
7、腹要常摩:歌云: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 腹食消磨。
故要常擦。
8、足要常搓:如前足功,搓脚底涌泉穴,能去 风湿,健步履,故要常搓。
9、津要常咽: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满口,汩声咽之,能宣通百脉,故要常咽。
10、睡要常曲: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
又曰:睡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定缩,觉宜伸。
十1、忌早起科头:早多风露之气,科头则寒邪入脑,故忌之。
(科头,谓不戴帽子)2、忌阴室贪凉:无阳照之室,阴气重,伤人,故忌之。
3、忌湿地久坐:潮湿气主生疮毒,故忌之。
4、忌冷着汗衣:汗衣湿后必冷,着之则侵背伤肺,故忌之。
5、忌热着晒衣:久晒之衣,有热毒,未经退热即着在身,必受毒,故忌之。
6、忌出汗扇风:汗出时毛窍俱开,扇则风邪侵入,故忌之。
7、忌灯烛照睡:神不安,故忌之。
8、忌子时房事:阳初生而顿灭,一度胜十度,故忌之。
9、忌夏月凉水:抹簟,冬月热火烘衣冷水受湿,热火受毒,取快一时,久必生病,故忌之。
10、忌久观场:演剧久视久听,则神与精俱伤,故忌之。
“十 八 伤”1、久视伤精:目得血能视,精由血化,故伤精。
2、久听伤神:神滋于肾,肾通窍于耳,故伤神。
3、久卧伤气:卧时张口散气,合口壅气,故伤气。
《混元经》曰:睡则气滞于百节(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生之人,魄壮者死之徒也)。
4、久坐伤脉:脉宜运动,坐则不舒展,故伤脉。
5、久立伤骨:立以骨干为用,故伤骨。
6、久行伤筋:行以筋力为用,故伤筋。
7、肝暴怒伤:肝属木 ,怒如暴风动摇,故伤肝。
又,肝主血,肝伤则血不荣,必筋痿。
8、思虑伤脾:思虑时,脾必运动,太过则脾倦,故伤脾。
9、极忧伤心:心属火,于味主苦,忧则苦甚,故伤心。
10、过悲伤肺:肺属金,主声音,悲苦久则声哑,故伤肺。
11、过饱伤胃:饱食运化难消,故伤胃。
12、多恐伤肾:肾属水,主北方黑色,人受惊恐则面黑,故伤肾。
13、多笑伤腰:笑时必肾转牵腰动,故伤腰。
14、多言伤液:言多则口焦舌苦,故伤液。
15、多唾伤津:津生于华池,散为润泽,灌溉百脉,唾则损失,故伤津。
又,《训典》曰:津不吐,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留而自光。
16、多汗伤阳:汗多亡阳,阳随汗出,故伤阳。
17、多泪伤血:血藏于肝,哭泣多则肝损目枯,故伤血。
18、多交伤髓:人之阳物,百脉贯通,及欲火动而行事,撮一身血髓至于命门,化精为泄。
不知节欲,致骨髓枯竭,真阳无寄,如鱼之失水以死。
古人养生的六种心境养生既是养心,是人健康少疾、抵御衰老的首要条件。
古人养生,非常重视培养以下6种心境:1、正心:正心就是道德之心,仁义之心。
“仁者寿”就是“仁德者高寿长命”的意思。
2、静心 :就是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
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3、清心 :就是真诚、专注、持久,不受外界干扰,不为刺激伤害的情绪。
诗人白居易有一妙句:“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碳逼心神。
”4、宽心:心胸宽广,其生存的天地也必然宽广。
《礼记·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其中的“胖”即指安祥舒泰之意。
5、忍心:百心需要忍心,即忍受和排除一切败坏心境的因素。
中医有“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等观点。
诗人陆游也是“扫尽世间闲忿欲”,忍过后,脉冲疏导,心胸畅然,妙味无穷。
6、操心:人不能一味地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明朝养生家吕坤的《呻吟语》曰:“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明,身愈劳愈健,但自不可过耳。
”操心不过分,对身体大有裨益。
这和华佗的“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耳”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清心养生7法古人在清心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式养生之可行之道,今胪列如下,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1、安神定心法:孙思邈在《存神炼气铭》中指出:“若欲存身,先安神气。
若欲安神,须炼元气。
气在身内,神安气海。
气海充盈,心安神定。
定若不散,身心凝静。
静至定惧,身存年永。
”既安其神者,方静其心,盈其身;存其身;永其年。
2、清静无为法:老子《道德经》主张“清静无为”的养生之道。
清静无为的方法,要求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就是说,要尽量虚其心灵,排除杂念,始终如一的坚守清静,务必心清神静。
要做到虚静,“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如能这样便可节护专神,延年益寿。
老子认为:清净无为者,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恬淡虚无者,能淡待生活中的事与物;道法自然者,能顺乎自然以无为生。
这样的人可以“贵生”即心“不以事累意”身“不以物累形”。
3、守神祛病法:《黄帝内经》早有“精神内守”的著名思想,“精神内守”是养生之法,总的要求及功效是:清除妄心;抑制邪念;意念集中,神不外驰,内养元气,外慎六淫,阴阳平衡,气存形全,故而不生病。
4、静神化治法:中国古代医学思想中富有“清静养神”的主张,“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神化治,动则苛疾起,即清静者,可生元神,化元气,治疾起。
“清静者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
清静养神可以使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抗病力增强,不易生病5 、静而能虑法:是儒家的“养神法”主要表现为“虚静坐忘”的修炼方法。
《大学》对“静”与“神”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阐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在达到静而能虑,必须通过“坐忘”修炼。
静坐忘我是儒家的修养大法。
6、抱神以静法:《庄子·在宥》把老子学说发展到到“抱神以静”,“必静必清”的更高度,极力主张“虚无恬淡,寂寞无为”,并以水静则明来说明神之当静,所谓“水静尤明,而况精神”。
他认为,只有静而无为,排除忧患,以免神躁,才能长寿。
但庄子之心静,并非绝对的静,而是动中之静,心清神静的关键在于心神静而“不杂”要想保养精神完全不动神是不行的,只要排除是累,心神专一不杂,就能做到神静而不躁。
7、补脑修神法:道家强调性命双修,得道成仙,神仙非神话。
《隐子》认为“神仙”只不过通过修炼健身,而使头脑清醒,心智发达,神明通达,大觉彻悟而又寿高罢了。
修此“神仙”之道方法甚多,但其根本方法是“还精补脑”,“虚静修神”。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声明:尊重作者原创。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
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
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收藏家大视野”。
谢谢合作!)本刊微信客服:770565645长按二维码识别快速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着您)▼▼▼
- 编辑:录入编辑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