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心梗前兆“写”在脸上!经常有这种表情的人危险
- 更新时间:2018年08月31日
- 来源:石家庄肿瘤医院

- 最伤脾的几件事,第一件你就…
- 立秋了,先别瞎忙养生了,这…
- 都是抗癌,任正非赢了两次,…
- 熬夜=慢性自杀!想降低伤害…
- 长期熬夜者DNA损伤多,癌症…
- 发现肺部结节,大家记住一句…
- 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的水果,…
- 恶性肿瘤的预后到底怎么做和…
-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前几天一个警察朋友过来开药,给我讲了一个年轻人高血压的故事。
他刚参加了一个同事的追悼会,同事刚过完30岁生日,因脑出血抢救无效去世。
大家都知道他有高血压,血压最高200mmHg,其他病情不详,不过他从不吃药,也不听别人劝告去医院看病,结果悲剧了。
他是独子,留下的年迈父母悲痛欲绝。
试想一下,一对失独老人如何面对这个现实,以后又该怎样生活?根据他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和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分析,他的高血压最大的可能是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由其他疾病比如慢性肾脏病、肾上腺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也不除外他有脑血管瘤,具体病情已无法得知。
但无论什么情况,用药治疗,将血压控制达标,避免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是核心治疗,也是各种高血压治疗的硬道理。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待高血压有许多错误认识,最常见的就是不敢吃药,其他还有:不难受就不用降压药;降压药不能随便用,一旦用了就停不掉(担心药物依赖);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血压高了再吃(按需用药);长期使用降压药有副作用(因噎废食);降压药损害肾脏(担心损害肾脏以及性功能)等,最终这些患者不是毁于疾病,而是毁于健康误区和健康谣言。
其实,高血压是逐渐发生的,开始可能有些不舒服,时间长了反而没有感觉了,这如同温水煮青蛙。
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等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
高血压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可逆的。
当然,通过减盐、限酒、减肥、运动等非药物措施,血压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少超过20mmHg,真正的降压治疗还得依靠药物,而且降压药要终身使用。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性,可随时停药,问题是,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
一些患者,血压高了用药,血压正常了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往往导致血压波动,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往往是在血压不稳的时候发生的。
血压正常了是用药的结果,停了药血压当然反跳了。
应该“按时吃药”,每天固定的时间使用固定的剂量,可以保持血液中一个恒定的药物浓度,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血压。
不可否认,任何药都不能避免副作用。
不过,最新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已将副作用控制的很小。
再者说了,降压药的副作用再大也大不过高血压的并发症,担心副作用而不用药控制血压,那不是因噎废食吗?民间关于降压药损害肾脏的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
首先,高血压可引起肾损害并加速肾功能恶化,这已经是医学常识,控制血压是保护肾功能(保肾)的最主要措施,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通过控制血压都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种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其次,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器质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肾脏”是高血压伤的,而不是降压药伤的。
临床上我一直对患者说,对待高血压如同对待近视眼,眼睛近视了,配一副眼镜矫正正常就OK了,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生活。
近视眼一旦形成大多数不可逆的,戴不戴眼镜都不能改变这个现实。
某些疾病,比如白血病、骨髓瘤、许多癌症等,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措施,患者再有钱也可能都无法留住生命。
但是,高血压的治疗,既不缺医,又不少药,可仍有那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于高血压的并发症,实在是令人痛心和惋惜。
平时不查体,发现了高血压不用药,或者用药治疗了却不达标,一系列的错误做法一步一步将一个鲜活的生命丧送掉。
而最终毁掉他们的不全是疾病,而是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请相信科学!相信医生!高血压患者还有可能发生心梗:有一种疾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让人措手不及:心梗。
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约50%的心梗患者,发病1小时内在院外猝死。
心绞痛、压迫感、恶心……心梗来临前有很多症状,但你也许不知道,“扑克脸”也可能是心梗前兆。
面无表情可能是心梗前兆 有数据表明,高达50%的精神病重症患者最后死因竟然都是心肌梗死。
在研究精神疾病与心梗关系的过程中,医学家发现,精神病人的脸上常出现一个惊人相似的淡漠表情,俗称“扑克脸”。
这一表情的背后,隐藏着共同的心脏问题。
为什么心血管不好的人会有“扑克脸”呢? 一个人不管生气、愉快还是悲伤,只要有表情,就会涉及面部的肌肉活动,这是要消耗能量的。
当人的心血管系统受到破坏时,机体会本能地把各种耗氧动作降到最少。
例如,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的人,自然就没有更多的力气来做出各种表情。
这是身体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一个机制。
淡漠的神情是一个信号,从中我们可以估计血管受损的情况。
这对我们是个提示,尤其是对于长期不与父母共同生活的人们来说,与父母视频聊天或浏览他们最近的照片时,或许可以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来初步判断其心脏健康状况。
4步从死神手中逃脱 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三是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及时辨别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
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
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
但实际上,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 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
如果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
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
打急救电话的意义就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平静地等待救援 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
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配合医生的工作 病人如确诊心梗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医生非常着急,家属却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
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6件小事预防心梗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
1七八分饱清淡饮食 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
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排除心脏问题。
2排便不过于用力 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
为了保证大便通畅,平时最好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还应多喝水、适量运动。
3运动量力而行 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
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靶心率(40岁以下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用170减年龄),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
4及时释放压力 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
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提防晨起突发心梗 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
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
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6注意保暖 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下载双升游戏!!!↓↓↓
- 编辑:录入编辑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