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肝部肿瘤 >> 正文

肝癌早期为何不能及时的发现

肝癌早期为何不能及时的发现?针对患者对此问题产生的疑问,专家介绍说人体肝脏是一个代偿能力很强的器官。早期肝癌一般在3cm以下,由于肝脏代偿功能强大,此时肝功能还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患者因而不常出现症状,因此,早期肝癌往往只在体检时被发现。

而随着肿块的逐渐增大,并严重损害肝功能时,会出现较易被人察觉的临床表现,如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鉴于此,肝癌高危人群应大量开展肝癌普查活动,防微杜渐,及时排查病情。

肿瘤专家还介绍,肝癌高危人群,一般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肝炎、肝硬化病史者,或肝炎病毒携带者。专家建议此类高危人群最好每3个月至半年做一次B超和AFP(甲胎蛋白)检测,如AFP>400微克/毫升,并持续4周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应加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筛查工作,除定期检查,做AFP检测外,还可进行以下检查:

1、血液酶学检查,如检测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等。

2、B超,可发现直径1cm以上的肿瘤,诊断率可达90%。

3、CT、MRI(核磁共振),可显示0.5cm大小的肿瘤。

4、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率达90%。

5、PET,可显示其他影像学手段不能检测的肿物。

6、剖腹探查,对于检查仍不能诊断,又高度怀疑的病例,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

肝癌早期发现除医院应加强筛查和诊断工作外,患者自己还需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出现右上腹疼痛、肝脏肿大、疲倦、厌食、体重减轻、黄疸等症状应加倍小心,遵医嘱进行肝癌专项检查,做好肝癌排查工作,防癌症于未然,尽量早期发现肝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高肝癌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