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德州市肿瘤医院 >> 正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RPKDPKHD1基因的突变谱介绍
- 更新时间:2015年12月07日
- 来源:石家庄肿瘤医院

- 最伤脾的几件事,第一件你就…
- 立秋了,先别瞎忙养生了,这…
- 都是抗癌,任正非赢了两次,…
- 熬夜=慢性自杀!想降低伤害…
- 长期熬夜者DNA损伤多,癌症…
- 发现肺部结节,大家记住一句…
- 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的水果,…
- 恶性肿瘤的预后到底怎么做和…
-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RPKD/PKHD1)是儿童肾脏相关及肝脏相脏相关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最近,已确定染色体6p21.1-p12上的PKHD1基因突变是ARPKD的分子病因。最长的连续性开放读框区(ORF)由67个外显子转录编码,预计产生一个4074个氨基酸的蛋白polyductin。对该蛋白的功能至今尚未阐明。到目前为至,共发现29个不同的PKHD1基因突变。
对90例ARPK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确定110个等位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61%。检出突变中有34个属于首次报道。有40例患者存在2种突变,30例患者存在1种突变。在其它染色体上未检测到突变。
科研人员发现,突变分散分布于整个基因,无明显特定位置的突变密集区。大约45%的突变造成蛋白的剪切。所有的错义突变均位于非保守区,并影响氨基酸残基。而这些氨基酸残基在鼠polyductin orthologue是保守的。一个多次出现的错义突变T36M可能是一个热点突变,在多个人种中发生。2个founder突变(R496X和V3471G)约占芬兰人群PKHD1突变的60%。
初步基因型-表型相关分析显示,所有携有两种剪切突变的患者呈现的表型严重,可发生围产期或新生儿死亡。
PKHD1突变分析是确定特定家系ARPKD分子病因的非常有用的工具。直接确定突变可以明确诊断,即使在诊断不明的家族中也可提供遗传咨询。
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如果有需要欢迎点击我站的其他文章内容,祝您健康幸福!
- 编辑:编辑105
- 上一篇: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胃类癌有效
- 下一篇:腹腔镜气腹会促进结肠癌发生肝转移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健康直通车Health 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