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滨州市肿瘤医院 >> 正文
华人易患大肠癌
-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18日
- 来源:石家庄肿瘤医院

- 最伤脾的几件事,第一件你就…
- 立秋了,先别瞎忙养生了,这…
- 都是抗癌,任正非赢了两次,…
- 熬夜=慢性自杀!想降低伤害…
- 长期熬夜者DNA损伤多,癌症…
- 发现肺部结节,大家记住一句…
- 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的水果,…
- 恶性肿瘤的预后到底怎么做和…
-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及早除去息肉能预防肠癌
大肠开始是先长出息肉(左图),最后才演变成较大的癌细胞。
肠癌只有在及时发现的情况下,才有治愈的希望。若是在第一阶段发现和接受治疗,生存率超过95%;第二和第三阶段的生存率则急速下降至65%和45%。若在第四阶段才发现病情,无论是采用任何疗法都无效,生存率近乎零。
来自英国的肠胃科专家彼得史格医生受访时说,大肠开始是先长出息肉,最后才演变成较大的癌细胞。只要及早把息肉除去,就能预防肠癌。息肉需3到10年的时间才会恶化演变成癌细胞,在息肉还是良性时,就可把它拿掉。
医生建议,一般人应在50岁过后每年检验粪便一次,及每5到10年作一次结肠内窥镜检验。但是结肠镜检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它比其他种检验法较容易造成肠穿孔。据统计,每2000至2500名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中,会有1人发生大肠穿孔的意外。
我国华人患大肠癌的比例较香港、上海、洛杉矶等其他地区的华人来得高。
一般人都知道,肠癌和高动物脂肪与高胆固醇饮食有关。研究也证实日常饮食偏重蔬果类等含丰富纤维食物的人患肠癌机率较低。但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虽然饮食西化,却反而较本地和香港华人的发病率来得低。
伊丽莎白医院肠外科手术医生严元光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引发肠癌的因素是复杂的,上述调查说明除了饮食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吃少动、精神压力、环境素质等因素,也会相互“交差”,引发大肠癌。
根据1983年至1692年的国际调查数字显示,每年本地每10万人中,分别有15名男性和10名女性患上肠癌,较洛杉矶华人的13和8,及香港的14和9来得高。
预防肠癌的公众教育还有待加强。严医生说:“本地的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较欧美国家来得低,这得归咎于人们缺乏预防保健意识。多数来接受检验治疗的肠癌病人,病情已属于较末期阶段,疗效与生存也相对大幅度下降。”
他以英国作比较说,当地每年发现15万起肠癌新病例,造成其中三分之一人数死亡。而我国每年所发现的肠癌新病例中,则有超过一半死亡。
此外,美国患肠癌病人数目近年来有减少趋势,相信是因为他们普遍采用结肠镜检查法并及时为病人割除息肉的关系。
癌症是本地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癌症登记处1693至1697的资料显示,其中最普遍的是肺癌,其次为大肠癌。医学界估计,大肠癌已取代肺癌,成为本地最普遍的癌症。
严医生说,5年前本地每年有约600起肠癌新病例,但现已增加一倍达1200起,并会继续增加,预计将超过2000起。
华人患大肠癌的机率也比马来人和印度人高出许多,性别方面的区分则不大。
家族有肠癌患者应提前检查
李女士(79岁)6年前患上肠癌,幸好在初期发现,及时治疗。
由于其病是因遗传基因所导致,于是她的8个孩子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大肠检查,其中有3人不到35岁,大肠却已长息肉,幸好及时除掉,避免演变成肠癌。
目前李女士和孩子每年都定期接受检查。
本地有5到10%的肠癌病例是基于遗传因素。如果家族里有一两名不到60岁的近亲患了大肠癌,家属应以近亲中最年轻的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计算准绳,提前10年接受检验。
比方说甲的父亲是在40岁患上肠癌,那他就应最迟在30岁时就接受结肠镜检查。
另有一组被列为高危险群的病人,其家族里跨越两代至少有3人患过肠癌,其中一人甚至不到40岁。这类病人20岁起就须定期作结肠镜检查。
患肠癌症状包括排便失调、肛门出血、腹痛、体重无故减轻等,但不是每个病人都会有以上症状。
实际上,初期阶段就有明显症状的病人算是幸运的,因为有些病人迟至第二到第三阶段,都无任何明显症状。所以唯一可靠的预防措施就是定期接受检验。
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如果有需要欢迎点击我站的其他文章内容,祝您健康幸福!
- 编辑:编辑105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