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阳泉市肿瘤医院 >> 正文

阳泉市肿瘤医院 天冷致癌?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引起了舆论关注。这项研究通过比较美国50个州的癌症发病率,发现美国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各州不同,且平均温度越低,发病率越高,比如住在寒冷的阿拉斯加的美国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是温暖的得克萨斯州的2倍。

研究认为寒冷增高甲状腺癌风险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可能与水有关,气温高的地方人们喝水多,可能同时摄取了水里的某些物质起到了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代谢的作用,寒冷地区的人们身体代谢水平低,减弱了对癌症的抑制作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

情况真的如此吗?至少从数据来看,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翻阅一下我国的资料,会发现情况较复杂。哈尔滨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无论男女都比广州高50%左右,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美国研究的结论。但平均温度处于上述两个城市之间的上海,却比哈尔滨高出50%。

气候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但寒冷是不是癌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争议,依据现有的资料尚难定论。

癌症的病因太复杂,牵涉到多种因素,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寒冷可能是病因,也可能是与病因相关的因素。要确定寒冷是不是癌症的病因,得排除其他因素,研究寒冷本身对癌症风险升高的独立作用。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上述的资料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可重复的、一致性高的符合科学规范的研究资料。

注意取暖方式

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需要注意一些环境条件和生活方式,它们会引起患癌风险的增加。

比如,寒冷地区的人们需要取暖,取暖的方式和使用的燃料如果不恰当,会引起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明显增加患癌的风险。

如明火燃烧木柴、燃煤、燃气和燃油,会使室内产生高浓度的可吸附的颗粒物,包括我们熟悉的pm10、pm2.5,这些颗粒物的吸入会显著增高肺癌的发生率。

家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其成分复杂,其中烷烃、芳烃、烯烃、卤代烃等化合物都具有致癌、致突变的作用,是强致癌物,会增加多种患癌的风险。

取暖是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也是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据环保部2016年的报告,我国有四分之一的儿童暴露于因室内做饭和取暖所致的空气污染。因此,寒冷地区需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供暖方式。

有些寒冷地区会使用地下热水取暖,有可能引起另一种致癌物的污染——氡。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随地下温泉释放进入室内。长期的低剂量暴露于室内氡气污染,会导致肺癌的风险增高。在很多国家中,氡气污染是非吸烟的肺癌患者的重要病因。

保暖材料也能成为致癌物

寒冷地区的房屋需要保暖,但保暖材料的选择很有讲究,一不注意就会增高患癌的风险。

含有石棉的建筑材料曾经被广泛用于房屋防火和保暖。石棉是一种强致癌物,被人体吸入附着在肺部,会造成肺部组织的持续损伤,从而引发肺癌。寒冷地区冬季室内通风差,含有石棉建筑材料的吸入程度更甚。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署将石棉列为一类致癌物,欧美国家已陆续禁止石棉用于建筑材料。

此外,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情况下,吸烟者往往不愿意出门,室内吸烟的现象比较普遍。

长期室内吸烟,不仅增加了家人吸二手烟的机会,还会使有害烟雾长期留在室内,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有研究证实,长期吸烟的室内,pm2.5、多环芳烃、金属镉等致癌物质的浓度比无烟的室内高出10~30倍。

这些有害物质停留在室内家具、装潢和摆设之中,长期释放,形成所谓的“三手烟”,即使室内无人吸烟,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样会吸入有害物质,增高肺癌的风险。

饮食习惯导致的风险

天气寒冷会影响人的饮食习惯。

一般来说,寒冷地区无法常年供应新鲜蔬菜水果,居民都有将蔬菜腌制储存供漫长冬季食用的习惯。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的气候,人们喜欢多吃肉类等含有脂肪高的食物。

饮酒在寒冷地区更为普遍,一方面出于抗寒保暖的需要,酒精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快速让身体感觉暖和起来;另一方面,寒冷季节昼短夜长、室外活动太少,人们容易产生抑郁、低落的情绪,喝酒可以满足社交和情绪的需求。

但长期摄入腌制食物、高脂肪和大量酒精的饮食习惯,都是癌症的高发因素,尤其与肝癌、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等消化道癌症风险增高密切相关。

在寒冷地区,还有一项与患癌风险相关的因素是肥胖。由于人种和环境的关系,这些地区人的体型较高大,脂肪摄入多,一年有一半时间待在室内,运动少,因此肥胖和超重的现象比较普遍。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9 个寒地省份的超重率、肥胖率都显著高于非寒地省份,辽宁地区居民的肥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3%。

而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癌症的病因因素之一,会增加大肠癌、胰腺癌、肝癌、胆囊癌,以及女性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所以寒冷地区的人们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降低相关的患癌风险。

肿瘤血管抑制因子阻断疗法“饿死”癌细胞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的教授Judah Folkman认为,:通常前期人体内的小肿瘤,靠分裂的方式来生长,最大能长到2-3个立方毫米,也就是火柴头这么大而已。

联系微信/QQ:1151591580

这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限制它继续生长,肿瘤随之产生一些变化,向体内分泌出一种叫做“血管刺激生长因子” 的物质。血管刺激生长因子分泌出来以后,肿瘤内就会长出新的毛细血管并源源不断地向肿瘤输送能量。

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把毛细血管堵塞,使肿瘤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这时肿瘤就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再使用药物治疗肿瘤是最有效的最彻底的。

一直致力于找到这种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物质,经过不懈的努力,专家组依据传统中医学在稀有植物中找到了这种物质(通常我们把它叫做“血管抑制类因子”),并精运用中药与生物技术嫁接小分子提取配制成内服和外用药。它可以有效地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将癌细胞“饿死”,从而达到自然消肿祛瘀的效果。

据新华社电世界上首例利用血管内皮抑制素开发的抗癌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日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有望于年内上市销售。这标志着,我国在血管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据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的主要研制者、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介绍,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和放、化疗。手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而放、化疗靶向不明确,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大。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饿死肿瘤疗法”,即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为癌症治疗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随后,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血管内皮抑制素具有阻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功效。

西药方面:

2005年10月20日上午,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宣布:在清华大学的合作参与下,经过6年探索,该公司研制成功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英文:Endostar),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这是世界上首个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