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 乳腺癌病因 >> 正文

复发风险增加59%?乳腺癌患者如何远离“寂静杀手”——心脏疾病

2020年7月,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Kathryn J. Moore教授和她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

Moore团队回顾性分析了两个大型前瞻性研究的数据,意外发现:

与确诊乳腺癌之后没有出现心脏病的患者相比,确诊后发生心脏病的患者,乳腺癌复发风险增加 59%,因乳腺癌死亡的风险增加 60%。

她们还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了 心脏病促进乳腺癌进展的可能机制:

心肌梗死(MI)会导致免疫细胞重编程,诱使一些免疫细胞变成免疫抑制表型,引发全身性免疫稳态失衡,加速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

_____

Moore是心脏病领域的专家,也是纽约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在几年前,她注意到乳腺癌患者群体心脏病的发病率不低。

Moore:心脏病发作似乎通过 钝化免疫系统 对癌细胞的攻击,给肿瘤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

Moore团队还在原发性乳腺癌小鼠模型身上研究了心肌梗死对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她们发现,心肌梗死确实增加了乳腺癌的肺转移。

一、肿瘤、心脏病“狼狈为奸”

在许多患者的印象里,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两种毫不相关的病变。但实际上,它们狼狈为奸,很多人因为心脏原因而对肿瘤束手无策,甚至只能眼睁睁地任由病变肆虐,极大地影响了生存预后!

一般而言,造成肿瘤患者的死因主要包括:

原发肿瘤死亡;

继发肿瘤死亡;

非肿瘤原因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患者中因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减少,而 非肿瘤原因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

不同类型的肿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不尽相同。

在患有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 等肿瘤患者中,非癌症死亡原因最高,其中心脏疾病是重要原因(> 40%的死亡率)。

随着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增加,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致死率与日俱增,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癌症生存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心脏毒性,可以导致患者“生了肿瘤,死于心脏”。

二、肿瘤患者为何“伤心”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治疗肿瘤的药物和射线,难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心肌细胞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绝大部分细胞不太一样,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

也就是说,人体心脏的细胞几乎是恒定的,心肌细胞坏死之后只能形成疤痕,而疤痕就丧失了收缩和舒张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心肌梗死」是非常凶险的危急重症,因为没有储备和代偿。因此,各种肿瘤治疗药物和放疗的射线造成的心血管毒性,特别需要关注。

1.化疗导致心损伤

不同类别的化疗药物,都会引起轻重不一的心脏损伤。

以 多柔比星、表柔比星 等为代表的蒽环类化疗药,引发的心肌细胞损伤无法逆转;

以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等为代表的抗代谢类化疗药,其心脏毒性虽然相对少见,但却是潜在致命的。这类化疗药会引起胸痛、呼吸困难以及血压改变,尤其是会引发隐匿的心肌缺血;

以 长春新碱、紫杉醇 等为代表的植物类化疗药,这类药物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心包炎、心力衰竭等。研究发现,紫杉醇导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3%,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

以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等为代表的铂类药物,抗肿瘤作用十分明显,但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心肌病、血栓栓塞等。值得注意的是,铂类药物导致的高血压相对隐匿,大多表现为延迟性高血压。

以等为代表的烷化剂,对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骨肉瘤等疗效良好。不过这类药物具有潜在的心肌细胞坏死、心包炎以及心脏瓣膜损害的危险性。

2、靶向治疗

新型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应用日趋广泛。

然而,这类药物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心脏造成损伤。比如 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阿帕替尼 等,会致使血压升高、心功能下降等,有些甚至会引发极其危险的重症心肌炎。

3、肿瘤内分泌治疗

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他莫昔芬、来曲唑、依西美坦等激素类药物,有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情况,继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

4、肿瘤放射治疗

很多胸部肿瘤需要进行放疗,通过电离辐射杀伤肿瘤细胞,有效控制食管癌、乳腺癌、纵隔淋巴瘤等。

放射性心脏损伤大多在治疗后比较长的时间才出现症状,尤其是会引起急性心包损伤和慢性心包炎、心肌细胞纤维化、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及冠心病等。

分享健康资讯、传播医学知识、探索生命奥妙、找寻养生之道、邀请名家讲解、解答患者疑难,河北现代医学研究肿瘤咨询热线:0311-85666133 微信号zjzx1151591580、QQ号1151591580

三、肿瘤治疗中定期查查心功能

对于肿瘤患者,如果化疗、放疗引起心肌损伤,或心血管病人突发恶性肿瘤,可能就会出现求医无门的现象。

这无论对于肿瘤科医生,还是对于心血管医生,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多家综合性医院和心脏中心,均开设了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让这些既往“三不管”的病人终于能够“找到组织”。

曾有一位 罹患乳腺癌、且合并化疗药物诱发的心力衰竭的病人,曾经动容地说:

人们总说,当上帝关上门的时候,总会打开一扇窗。

但对我们这些人,往往总会听到:‘你肿瘤已经治好了’‘生病总会不舒服’‘胸闷多休息休息应该就没事’......

从而拖延了对心血管病变的治疗。

这位患者的药物性心脏损伤也曾被忽视,甚至为此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最终在肿瘤心脏病学联合门诊得到了有效救治。

因此,肿瘤患者一定要意识到,放化疗不但会引起脱发、呕吐、消瘦,更得关注心脏健康,别让肿瘤治疗“伤了心”!

四、心脏监护检查手段

对于合并癌症和心脏病的患者,不能只关注一种疾病。对于他们,从来不存在所谓最好的治疗方法,只有对于特定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各国的专家,已经对肿瘤放、化疗造成的心脏损伤有了明确的研究结果。

比如乳腺癌等患者普遍应用的 蒽环类化疗药物,会让 57% 的人会出现心功能损害。

而且,这种药物导致的心肌损害无法逆转,最终导致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率增加8倍。

根据国内外指南,对于肿瘤患者的心脏监护,需要全面涵盖这些指标:

1. 心电图

心电图是心血管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别看它只是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在医生的眼里,它们包含的信息层次丰富、跌宕起伏,能迅速帮助发现疾病的线索。

2. 心脏超声

能客观反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LVEF),是肿瘤患者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

而且,心脏超声的新指标,会在最早期察觉心肌细胞的损害。

3. 心肌损伤标志物

人体由无穷多个细胞组成,当细胞受损时,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出来进入血液。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某种特别的成分,能帮助诊断疾病。对于肿瘤患者的心肌损伤,常用的指标有 肌钙蛋白、脑钠肽 等。

4. 其他检查

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还会引发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栓栓塞、血脂异常、肺动脉高压乃至心脏瓣膜病、心包病变 等。

这就需要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表现选用不同的监测方法,譬如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冠状动脉CT、心脏磁共振、心肌核素检查等。

五、如何管理心血管健康

癌症和心脏病多数都是基于不良生活方式基础之上。除了正规诊疗方案,患者自己也必须做好长期的健康管理,彻底摒弃吸烟等不健康的习惯,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相当重要。

1、饮食控制

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病人的食物选择确实与疾病进展存在关联。

富含蔬菜水果、谷物等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与经常食用精制谷物、红肉和加工肉、高脂及油炸类食品相比,可使乳腺癌患者的总体死亡率降低43%。

2、运动管理

控制体重超标,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显示,肥胖能使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2倍~3倍。

因此,肿瘤病人必须积极运动,尽量每周运动150分钟。

3、健康监测

肿瘤患者无论是否发生了心脏问题,都应该做好健康监测。

还没发现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压,

已有高血压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肿瘤期间,每天至少监测两次血压,血压平稳后调整为每周至少监测两次。

所有合并高血压者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降压方案,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此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肿瘤发病率超过1/4,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既往没有糖尿病的肿瘤患者,每年也应至少检查一次空腹血糖。

对血脂的监测同等重要。相当多的人对自己的血脂异常毫不知情;即使知道,也不以为然,不当回事。某些肿瘤患者进行激素治疗时,会引发血脂骤升,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对血脂的监控。

4、定期复查

肿瘤患者出现心脏毒性的时间变化很大,有些肿瘤治疗诱发的心血管副作用出现很早,而有些当时没问题,但会导致远期并发症。

而且,肿瘤患者往往接受多种药物治疗,不同治疗药物对心血管可能导致潜在交互作用。

因此,肿瘤病人不但在抗肿瘤治疗期间监测心脏功能,在治疗后的时间里,也要不断定期复查。

5、心理健康

在肿瘤和心脏病的双重打击之下,患者经常哀叹自己“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根据统计,这类患者10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疾病跟躯体疾病一样,应该正确认识并进行治疗。

在医生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已经发生心理病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诊治的肿瘤患者,个别甚至走上不应该的绝路。

肿瘤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往往焦虑和抑郁,应该及时到心理医学科求助。

总而言之,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密不可分。随着治疗方式不断发展,很多肿瘤患者能够长期存活,癌症逐渐变成了一种“慢性病”。

对于这些患者,必须提高长期存活的健康质量,肿瘤患者和家属在关注癌症治疗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对心脏的监测!